乡村振兴战略,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
乡村振兴战略是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。十九大报告指出,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,必须始终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
因为有政策的加持和支持,乡村的振兴真正的走向了新的高度。这里的三农:指农业、农村和农民。所谓“三农”问题,就是指农业、农村、农民这三个问题。
研究三农问题的目的是解决农民增收、农业发展、农村稳定上的问题。实际上,这是一个居住地域、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,但三者侧重点不一,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。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,“三农”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、经济发展,关系到社会稳定、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。
正是因为振兴乡村这个政策的支持,以及自媒体的发展导向,自从2018年以后,城市的房地产开始进入下坡,这里和乡村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“三农”发展,农村热潮
农村的经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落地,越来越多人愿意留在农村里就业发展,简单的说,它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的经济发展。
- 自媒体灵活就业,2023年不完全统计,数据显示,应届本科生自媒体从业比例三年增长2.5倍。2021届本科生做自媒体的人数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0.7%,相当于1000个本科生中就有7个人做自媒体;所以更多的大学生就业不仅仅局限于在城市里,他们可以在旅游的过程中,躺平的老家,农村下地干活中等等。
二、疫情影响,疫情影响对城市的经济带动太强烈,不少的务工人员在这几年为了不被感染,或者说不被限制的情况下,选择留在老家生活或者工作。我一个同事年纪轻轻,他的父母就在疫情时候,让他留在家里,声称可以养他几年,等疫情过后再出来城市工作。
三、三农产品被广泛推广,在城市里工作,还不如回老家种地。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快,厂家直销的销售途径越来越广,过去有承包商,现在农民完全可以自己种田自己销售,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,利润大大的增加,农民的收入也大大的提升。
城市大都市生活压力大
生活成本高,如今在城市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循环:工作容易找,好工作不容易,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在频繁的换工作。城市里的收入相对较高,但是支出也很高,导致很多在城市里工作10年后,依然无法在城市里买房立足。
小编的一个同事,来福州工作了10年,最终还是选择回到老家去发展。他属于兢兢业业的一个普通大众,从事房地产工作中,收入平均后每个月大约在6000元左右,除了生活,住房,消费后,每个月剩下的钱只有一两千块,10年存不到10万块。
加上年龄的增长,对象没有找到,工作事业没有提升,最后回老家相亲,两个人都选择在老家的工厂里上班,以他的年龄和学历,在老家还是比较受欢迎的。
城市每年都会有不少的人因为抵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选择退出,年少的时候可以怀揣着梦想坚持着,当年龄到来的时候,压迫最后一根稻草的还是消费高,看不见未来。
从而房地产的发展也会因为城市的生活压力,就业压力,收入压力等因素,让更多的年轻人选择退回到老家工作。
乡村不比城市差
农村不比城市差,每天呼喊你起床的是清脆的鸟语声,夕阳落下的不是无数的红绿灯,田园里挥洒的汗水比内心的苦水强,生活一样是24小时,人们的选择性越来越多。当有一天,我也被城市的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,我也会成为那个选择回到农村的一份子。
乡村的发展还在继续,从居住,就业,环境的角度来看,农村的经济发展,就业率,以及居住的环境不一定亚于城市。农村收入5000元,并不比城市收入8000全来得差,甚至他们的生活品质却更加的良好。
房地产的发展离不开集中经济的发展,城市有城市的好,农村有农村的美,我们自己的选择,只有我们自己知道。逃离高房价的大城市,并非就是一件坏事,可能给与我们的是另一个世界。
来源 腾讯网 房产教练周小方